推广 日语(改日名)

在如今的中国台湾地区似乎总能看见日本的影子,无论是早在明治时期从日本那里培养起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棒球文化,还是行政区划中和日本一样的县市顺序安排,甚至一些老一辈台湾人同时拥有中、日文两个名字,如李登辉还有一个日本名字,岩里政男。之所以日本文化对台湾地区影响如此之大,甚至能让某些台湾地区政客和人民“亲日”“媚日”,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对台湾地区实行的长达50年的皇民化运动有关。日本人企图通过更换语言、奴化教育、改变习俗等方式彻底将中国台湾地区打上自己的烙印。一、 皇民化运动的的起源所谓“皇民化运动”,顾名思义,即通过文化入侵的方式在中国台湾地区推行日本文化,以同化台湾地区,达到将其全部人口变成天皇子民的政治目的。国民党教育官员范寿康曾在《战后两年来的台湾教育综述》中犀利地指出:“所谓皇民化教育,就是想让住在台湾的中国人忘记本来的面目,变成为供日人驱使的奴隶。”最早“皇民化”的概念是由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甲午战争后提出的。他认为:“台湾作为日本新政府的土地,当务之急是让当地居民沐浴皇恩成为皇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首批赴台的日本官员自然将如何确保“皇民化”的推行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伊藤博文作为台湾首任学务部长的伊泽修二主要负责这方面工作。在他看来,虽然台湾是数千武夫流血换来的,可若想让台湾人认同日本,就必须给他们灌输“日本精神”。1895年,伊泽修二正式在台湾就职,刚上任就对台湾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奴化改革。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日本人深知想让台人变日人首先要让他们学会日语。急不可耐的日本殖民当局在1895 年开办了第一所日语学校——台北芝山岩学堂,次年又火速在台湾各处成立了14所日语学堂。但早已习惯汉语的台湾居民对日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去日语学校的人数极少。一次台湾总督视察日语学堂,教育部门的人为了体面,临时从教汉语的私塾中抽调学生充数。台湾学生伊泽修二见状迅速调整策略,开始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消弭台湾人的抗日情绪。先是在日语学堂的课程中,增设汉语教学。然后对台湾本土士绅许以利益,令其作为社会表率,以协助日语的推广。待时机成熟后,便逐渐削弱汉语教学的占比。1904年,汉语课程从每周的12小时削减为5 小时。到了1918年,汉语课程每周只剩下2小时。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殖民当局对汉语“赶尽杀绝”。皇民奉公会要求台湾学生在校只能用日语交流,台湾民众在公共场所说一句汉语就会被处以巨额罚款。伊泽修二二、对宗教和习俗下手在台湾普及日语的同时,日本殖民当局还将其本土的国家神道确立为正统。在台建立的第一所开山神社,就是在祭祀郑成功的延平郡王祠上改造而成的。这些神社里供奉的神灵多是侵略台湾的日本将官。比如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病死的少将山根信威和被打死的海军军官等。1933年,台湾总督府强令每家每户都要立起神龛,在里面供奉上神宫大麻。所谓神宫大麻,是用素色纸板制成的神符,上面写有天照皇大神宫字样,以此来祭祀天皇的祖神。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俗是缔结个人与民族文化联系的纽带。日本人在台组建同风会、敦俗会、改良会、矫风会等民间组织,意图改掉台湾人民的中华民族生活习俗。这些组织打着破除封建迷信的幌子,对中国传统习俗发起猛烈进攻。1940年,日本人要求台湾人不准过中国春节,要和日本年俗同步。过节时也禁止贴对联和燃放爆竹。对教科书日本人也不放过,教材编修课长加藤春城说:“教科书中凡是与人文有关的,都要体现日本民族的特点。”很快,台湾孩子们书中插画的汉族服饰变成了和服,主角的名字也变成了日本名。要彻底清除掉中国文化的影子,台湾中国式的地名和人名也是一大阻碍。在总督府的命令下,台湾出现了一大批日式地名,如“共荣”(指大东亚共荣圈)、“新化”(暗指日本对台湾的征服)、“松山”(古代日本神话名) 等。同时在社会上倡导起日本名,谁率先使用,其子女就享有公立学校的选择权,战时还能得到额外的物资供给。如若不改名,就很可能遭到针对,1942年,有一吴姓男子被日本宪兵拦路检查,被发现没有改名,一个月后,该男子就被日军强征到马来西亚服役。三、皇民化运动是成是败?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荼毒台湾地区50年的的皇民化运动也随着国民党部队的进驻而宣告终结。在语言普及方面,虽然日本殖民当局一直在努力,可最后也没达到理想效果。从1922年殖民当局命令台湾公学校废除汉文教学开始,台湾各地陆续开展汉文复兴运动,因此日语普及速度缓慢。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欲用台湾人作战,很多台人因不懂日语而压根不知道有这事。最后日本人无奈只好用闽南语广播播放的征兵动员令。在宗教信仰方面,台湾居民中的妈祖信徒为了进香特意绕路从台湾坐船到香港,再转至湄洲,日本人推行的神社鲜有问津。每家每户中神龛上的神宫大麻因为长时间没人祭拜,都蒙上了厚厚的灰。投降的日军皇民化运动虽然随着日军的投降而终结,但却给中国遗留下疥癣之疾。一大批台湾人是在皇民化运动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未曾亲眼看到父辈们反抗日本暴政时做出的流血牺牲,相反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们更为倾慕日本国力和军国主义精神。李登辉就是这类人的典型。曾在淡水公校就读的他积极用日语和老师交流,以皇民身份为傲。日本殖民当局举办战争胜利游行时,他会呼喊着“天皇万岁”,举着旗帜参与其中。李登辉上台后,团结了相当一部分和他经历类似的“同道中人”,打着民主改革的旗号,从事着篡改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和去中国化的政治活动,破坏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李登辉文史君说1944年日军战事吃紧开始在台横征暴敛,台湾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为救同胞于水火,学生蔡忠恕联系志士200多人密谋起事。只可惜因汉奸告密,他们被日军逮捕,狱中蔡忠恕宁死不屈,在饱受摧残后壮烈牺牲。从此事便能看出皇民化运动并未成功,台湾人民仍然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极高的认同感。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台湾地区,总有亲日台独分子上蹿下跳,妄图阻碍中国的统一大业,这跟当初皇民化运动的遗毒不无关系。我们应以史为鉴,不仅在政治上对这类人重拳出击,还要在思想文化上守好舆论阵地。参考文献杨选华:《日据台湾时期“皇民化运动”之嬗变研究(1895~1945)》,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刘格均:《试析日据台湾时期的“皇民化运动”》,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作者:浩然文史·天上白玉京)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175ku.com/2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