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网站设计(山西最)

设计 / 品质 / 生活Temperature of Love来源 | 借宿ID | jiesu2021近日,山西多地暴雨成灾,村庄被毁、群众被困、平遥古城部分坍塌······再一次被全国聚焦的山西,却被洪水掩盖了它原本的样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山西是一个文物大省。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就有约5387处。其中古建筑达3万余座,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来自山西的贾樟柯导演也说:“(山西)村村有古庙,处处有古建。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小庙可能就藏着国家级的宝藏。”今天,我们想讲述一个来自山西平凡乡村的故事。看它在常态化的生活中,如何因为“一座岩石书屋”的营建,收获更多外界的关注;又如何依托“一条旅游公路”获得发展的机遇。今年上半年,位于山西省浙水村的一个自然书屋,突然火了。整座书屋依山而建,只建了两个面:一面是屋顶,另外一个承重墙,同时也是书架。其他地方借助了山体的岩石,自然形成了包裹的空间。室内没有凳子,也没有书桌,而是利用岩石本身的梯度,稍加打磨之后就成了孩子们的阅览区。书屋建设的工期也非常短。只花了7天左右时间画设计初稿,两三个月的时间落成。这座只有100来平的书屋,不仅成了网红打卡点,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到村子里来;还拿下了2021 Design Educates Award 建筑设计奖项。本本采访了主创建筑师罗宇杰。他曾用「野生的建造」来形容这座书屋,并表示:浙水村书屋的设计灵感,其实并非来自现代建筑教育知识体系,而是乡村老宅子本身的建造智慧。01 凋敝的乡村自带野生的智慧示意图:30年前的中国乡村景象,图源网络罗宇杰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普通农村。在他的童年记忆中,乡村总是热闹的、繁忙的:「我是84年出生的,小时候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初期,集体公社解散。没过多久就包产到户,家家户户从公家那儿分到田地。因为多干多得,村里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在劳作。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的小学。集体公社解散之前,村里还有一个大的“坪”,大家会集中在那里晒稻谷等粮食作物;孩子们会在坝上玩,甚至还有流动电影放。」童年时期的罗宇杰「90年代之后,像我父亲那样的村里的年轻人开始背井离乡。我读完小学4年级就跟着父母到了城市里。乡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慢慢颓废、凋敝。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山西晋城·丈河村村民用干枯柏木做成的板凳,被罗宇杰收藏坐在枯木凳上,听创作者冯叔讲述板凳背后的故事7年前,成为建筑师的罗宇杰再次进入乡村工作。他发现建筑系的学生们在课本上学习到的,都是学院派的知识。反而是乡村里本身存在的建筑逻辑,极具野趣:「很多房子和工具都不是建筑师设计的,却非常节省材料,而且非常高效。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河北省保定市骆驼湾村廊架:用废弃木料和阳光板搭建的陡坡遮蔽东庵上村儿童之家:道路交叉口闲置房屋改造而成通过研究当地的特性,学习借鉴在地的建筑智慧,他先后设计了骆驼湾村廊架、元和观村党群服务中心、沙格寨村戏台、东庵上村儿童之家等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力求让乡村中原本废弃的材料和建筑重新发挥功用;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更积极的空间效果。太行一号旅行公路起始站:浙水村;图源@陵川县融媒体中心2019年9月,罗宇杰收到在浙水村做整体规划的朋友邀请。因为太行一号旅行公路的开发,浙水村作为起点站,开始重视村内驿站和其他配套公共设施的修建。没有指定的设计方向,只是希望他在村子里留下一个对村子有用的建筑作品。浙水村的石牌楼;图源:陶玉和浙水村位于山西太行山深处,始建于明末清初。500多年的历史,给它留下了大量典型明清风格的古庙宇和古民居等古建筑群落。整个村子随处可见高耸的门楼、雕花的窗棂、石砌的小路。图源@陵川县融媒体中心再加上环山抱水的地理位置,浙水村被列入了第四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名单。村里老人群像可等到19年10月份,罗宇杰第一次来到了浙水村,眼前的景象却和他想象之中的明清遗风古村落有点不太一样:「村子里年轻人和中年人都很少,很多房屋坍塌,路面的整洁度比较差,排污等公共设施欠缺。整体就是一个传统村落慢慢破败的状态。」从建设前期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村子的地貌因为是山地地形,村内的房屋大多只能修建在斜坡之上。此外,交通也很不便,导致建筑材料运输也变得十分困难。留给罗宇杰和他的工作室的设计和建造工期并不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功用,成了他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02 「山高石头多」的村落让书屋在岩石里生长后来,他在朋友圈里写道:「来自乡村,又回到乡村,我第一件事永远会想到修建书屋。」村里可供建设的平整土地并不多。罗宇杰和他的设计团队一致认为:「好的地块,还是应该留给村民自建。」于是,书屋的选址便落定在村子的边缘地带——一个紧靠着岩石斜坡的地块。设计图按照当地房屋依山而建的建筑逻辑,罗宇杰借助两面山石岩壁自然形成的L型空间,直接省去了书屋两面墙的修建,让书屋依托山体自然生长出来。整个书屋只增建了一个倾斜的大屋顶,外加一面承重墙。进门利用岩石的遮蔽,做成了一个半室外的过渡空间。再给屋顶处开一个「孔」,原有的树木也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山地不适合采用大型吊装机械搬运木料。他们便从当地收集了一部分闲置不用的老榆木;还有一部分则是从外地牧场采买的老木头。为了方便搬运,书屋的建造没有采用传统的整木铆接工艺,而是采用了偏现代的建造方式。由透明玻璃状和拼接木料搭建的承重墙使用的木料都被做得很小:「最大的料,两个人就可以搬得动,小一点的一个人就能搬得动。材料变小以后,用料就会很少,这样造价也能省下来。」一块块轻薄的木料被做成了网格结构,和缝隙中填充的玻璃砖一起,支撑着整个建筑框架。在书屋修建过程中,村里的工匠师傅们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在书架衔接的位置,一开始用于固定的4个螺孔是并列放置的。经过师傅们提议,改成了两两错开的方式。这样就能扩大受力的点位,增强墙面整体稳固性。岩石斗坎清洗打磨中在此基础上,如何利用好山坡上原有的高高低低,不同形态的岩石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一次,在参观茶马古道太行八陉的白陉路段时,罗宇杰意外发现石头斗坎上,能明显看见坐靠的痕迹。借鉴茶马古道的灵感,书屋里高低不同的岩石承接,被梳理成了书屋的阅读空间。只需要再放上一个个藤编的垫子,就省去了制作坐凳和书桌的工序。更有趣的是,木制墙面内部作为放置书籍的书架;外部底层则加宽做成了可供孩子们阅读的座位。书屋建成之后,当地县、市级相关部门发起了书籍筹集工作:既有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科普类、文学类书籍,也有适合村民们阅读的农业类书目。村里分派了专门的管理人员来管理图书室,负责书屋的日常运营工作。白天,阳光穿透通透的玻璃砖,让孩子们能够在阳光下尽情阅读;到了晚上,室内暖黄色的灯光亮起,又成了村内一道治愈的景观。03 书屋、戏台、民宿、文化馆见证一个传统村落的蜕变图源@晋城市人民政府网站浙水村不仅仅有自然书屋。煤油灯、捕鼠工具、压底砖、猫砖……这些不再具有实用价值的老物件,被一一收藏、陈列进了村里的乡愁文化馆。据说,每一个老物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让参观的人可以知道它曾经的功用。图源:我和我的家乡——山西最美乡村在发现”采风团摄影作品作者四喜、罗海鸣、马海明、武仲林等;下同游客还可以坐上马车穿越古道,去村里的「浙水大戏台」。每逢特定的节日,台下聚满了等待看戏的人。熟悉的背景音乐一响,就好像回到了七八十年代。建在老房子里的浙水驿站来村里的人变多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创的机会也变多了。2020年,浙水村只有3家村民自办的农家乐。今年已开到了19家。除了农家乐,浙水村的驿站也已经建设完善。作为太行1号旅行公路的起点,同时又和壶关县怱东公路太行大峡谷旅游大通道相接。游客来了,村里的年轻人也回来了。村子一年比一年热闹。最后还想说一句:虽然近期山西暴雨的消息让人揪心,但好在这次暴雨对村里的影响并不大。昨天收到最新消息:被山洪滑下来的石头撞坏了一点的书屋玻璃,目前已经更换好了。希望山西灾情早日过去。到时候,我们再一起去吃刀削面、油炸糕、野山榛,看田野之上牛羊成群,山花烂漫。感谢罗宇杰老师接受采访并提供素材本文图源:金伟琦、罗宇杰、陶玉和晋城市人民政府网站、陵川县融媒体中心我和我的家乡——山西最美乡村在发现”采风团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借宿:世间所有的无眠,都是因为睡错了风景,每天13:00,为你推荐一张绝美地的好床(ID:jiesu2021)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175ku.com/34427.html